弥河镇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实施上院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请示(二)

2018-07-05  来自: 山东青州圣水峪 浏览次数:1017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上院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为民间文学、民俗庙会等。规划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护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做好文化空间的建档和挂牌工作
  在做好上院村文化空间普查的基础上,对村内各类文化空间进行真实、系统##的记录,建立上院村文化空间档案和资料库。同时,完善文化空间标识系统,做好文化空间的挂牌工作。
  二、适度恢复部分已消失的文化空间
  采用多种方式适度恢复部分尚存历史依据的已消失的文化空间。如设立展示牌、利用现有空置民居复建部分手工作坊、改造现状部分地块为文化展示馆等。
  三、还原文化空间的文化功能属性
  深刻理解文化空间的物质属性与非物质属性有机结合的特点。以文化空间为载体,还原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文化空间的文化功能属性。
  四、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文化空间的展示、宣传
  通过展示设施、出版物、广告、专题宣传片、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文化空间自身及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宣传,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共享上院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章  发展规划
  ##节  产业发展基础
  一、现状产业分析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弥河镇上院村,主要产业为印刷厂和种植业。其中印刷厂以家庭工厂的形式,暂无龙头企业带动整体进一步的大发展。种植业以核桃、板栗、柿子、石榴、山楂为主。
上院村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但结构不合理,传统的种植业模式仍占很大比重,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优势特色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出现,对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力不足。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种植业和劳务收入。
  一产:上院村现有农产业形式单一,以简单农作物种植为主,辅以林果业和养殖业。二产:以印刷为主,利润较低。三产:上院村现有三产服务业主要是为本村服务的小型商贸业。
  二、村民现状收入来源与从业取向分析
  1、村民现状收入来源分析
  目前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经济作物种植业。
上院村村民收入中外出打工收入##多,其次为经济作物种植业。
  2、村民未来从业取向分析
  目前村民希望未来从业主要有餐饮、住宿、特色种养殖、村内旅游服务。
根据村民访谈,上院村大多数人年轻人希望从事旅游服务、餐饮及住宿接待。希望从事特色养殖的村民多为教育程度高、有一 定养殖经验的青壮年;老人、妇女等希望从事景区售票、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
  三、上位规划产业布局
  在弥河镇的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结合弥河镇生态农业示范园等特色农业区的项目,积极发展郊区休闲旅游业和现代化农业。对于上院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四、产业定位
  1、 结合现状文化产业优势,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格局不变,打造传统村落旅游名村。
  2、充分利用城区市场资源优势,引进种植特色农果产品,特色农业观光、蔬果采摘等活动,大力发展近郊休闲游。
  3、 集中整治现状村内印刷厂,规范经营,可建立工业园区,产生集群效应,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PEST及SWOT分析
  (一)PEST分析
  ◆P-政治(Political System):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名镇,加快发展以青州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高地。 
  《青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以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果品采摘带动村庄经济综合发展、整合山水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利用村庄 闲置地塑造鲁南村落特色景观,将村庄构建成环境优美宜居、配套设施齐全,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生态##,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旅游村。
  ◆E-经济(Economic) :
  宏观:山东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胡锦涛总 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微观:弥河镇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56元,增幅15.11%。
  ◆S-社会(Social) :
  上院村有村民小组9个,党支部1个,村“两委”干部5人。此外为了更 好的处理村内事务,为村民服务,另设4个村级小组,包括:党员议事小组、村民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组织机构健全,便于村庄管理。 
  ◆T-技术(Technological) :
  弥河镇镇驻地有工业企业6家,从业人员174人,2011年总产值达12720万元,其中超过500万元的有2家。工业企业以机械加工制造、食品加工为主,已形成龙头带动的局面,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
  上院村规划拥有有利的政策条件和技术扶持,村内组织机构健全,利于村庄管理及未来村庄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利保障,未来规划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调整村庄产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SWOT分析
  ◆S优势(Strength):
  1)靠近青州市,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以及足够的市场资源;
  2)上院村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上院村文化底蕴深厚,利于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
  4)生态环境本底及地形特征具备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空间基础。 
  ◆W劣势(Weakness): 
  1)上院村的地形以丘陵为主,项目的空间营造很难有层次的变化; 
  2)村庄生活水平较差,经济条件有待提高。 
  3)村庄南部河流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村庄环境质量; 
  4)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 
  5)居民点过于密集,公共空间的选择与建设存在一 定困难;
  ◆O机会(Opportunity): 
  1)靠近青州市的多条主干路,是弥河镇的发展腹地;
  2)休闲产业发展迅猛,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紧邻青州、临朐,随着青州市经济的日益发展,可以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其市场资源;
  4)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
  ◆T威胁(Threat):
  1)城市化进行加快,来自城区对传统村落的威胁加重; 
  2)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青年人外出打工,村庄有可能会出现“空心化”。
  3)随着村庄旅游业的发展,势必给村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要充分考虑村庄生态承载力,利用限流的人为手段,保护环境,使村庄可持续发展。 
  结论:
  上院村庄规划应该抓住有利区位条件和政策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开拓弥河镇市场,把旅游业作为村庄的主要产业,吸引村民回村就业,避免村庄“空心化”。 
  同时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环境质量,提高村庄活力。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避免发展对村庄环境造成破坏。打造上院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与周边产业差异化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二节 发展定位
  青州西南部古文化保护区,以古人类遗址文化和宗教文化为载体,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及特色农业的传统村落旅游名村。
  旅游观光产业:以上院村传统建筑群落为重 点发展旅游产业,重 点发展休闲产业。
特色农业:在发展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发展观光体验型农业,重 点发展林果采摘产业。
  第三节 特色农业
  种植业作为上院村的主导产业,未来上院村的产业发展应该以蔬果产业为基础,充分挖掘发展其自身文化内涵,走一产三产融合,复合式体验的发展道路。
  一、蔬果科普示范园
  采用##的科学技术建成高标准##无公害示蔬果示范园,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观光游览及科普基地。不仅使游客体验到田野风光的气息,还使游客了解到有关蔬果品种的特征特性、蔬果种植、管理、采摘等生产技术,游客也可亲手采摘,感受采摘水果的乐趣。
  二、蔬果深加工
  水果深加工厅内摆放多种加工设备及图片、说明,比如蔬果罐头、饮料和果肉等休闲食品展示,介绍各加工设备的功能和用途,达到向游客宣传普及水果加工知识的目的。向游客演示蔬果罐头的加工过程和相关技术,充分体验水果加工文化的真正内涵。
  三、蔬果产业衍生出的文化体验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水果已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结合水果的使用功能及延伸出的文化内涵,发展保健等功能,如静修中心、苑等。
  第四节 休闲产业
  休闲是一种旅游活动,它是以为目的来选择地点,安排内容和进展,考虑节奏快慢,促使休闲参与者尽量保持身体各技能的平衡,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根据不同资源禀赋,结合上院村本地的特点,该区域适合发展以下两种休闲模式:
  一、居住
  以上院村民住宅改造开发为主导,结合上院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倡导人们冥想静思,在恬静的大自然气氛中修养身心。
  二、生态
  在上院村圣水河流域,开展活动,以生态为手段,如森林浴法、生态温汤浴法、生态阳光浴法等。
  第七章  人居环境规划
  ##节 人口预测与用地布局规划
  一、村庄人口预测
  1. 人口预测
  上院村 2014 年初现状常住人口1200人。根据历年人口统计及青州县人口增长情况综合分析,规划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
  除上院村人口的自然增长外,由于上院村的区位优势以及下一步特色农业外延扩大、村内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吸引部分外来人员。因此,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正向增长趋势,综合增长率预测可达到约为6‰。
  根据以上统计情况,预测到 2030 年规划期末人口规模约为1350人。
  二、用地发展方向
  村庄东部现状已建成大面积居住地块,西部为上院遗址及基本农田,禁止进行建设,南北部作为村庄的景观入口,应该限制建设。
  三、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
  1.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规划公共服务用地总面积为 2.41 公顷。
  行政办公:规划落实改印刷厂西部用房为旅游服务中心设置在一起,新规划一处服务中心位于翰林巷入口处,占地约 0.24公顷;
  文化展览:规划于公共服务中心之内。
  商业服务:沿圣水河北岸规划一条商业带商业服务设施,占地约 0.89 公顷;
  医疗卫生:保留现状卫生室 1 处,占地约 0.07 公顷。
  2. 用地平衡表

  7-1  上院村用地平衡表

弥河镇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实施上院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请示


  第二节 道路系统规划
  一、对外交通规划
  根据弥河镇城市总体规划对旅游区的发展要求,对片区规划范围内的路网进行优化改造。在保持上院村传统格局和传统建筑的前提下,结合出行人口、建设密度和用地规模进行分析。与城区道路和滨河路充分衔接,完善村内道路网。
  二、村内道路系统
  1.用地指标
  规划区道路用地面积为2.50 公顷。
  2.路网布局结构
  规划区村内道路网基本保持原有格局,顺应原有路网肌理。
  3.道路等级结构
  规划区道路由村际道路、村内道路、传统巷道等三级组成。
  三、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根据##公共停车场设置标准,结合保护区功能分区,道路交通组织。 在村庄西北方向入口规划一处停车场,在村庄东面中心路入口处规划另一停车场,为旅游车辆和保护区居民生活生产车辆服务。
  第三节 给水工程规划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用水量预测
  生活用水量:规划期末村民预测有1350 人,综合用水标准为 120 升/人•  日,预测日用水量为 162 立方米。
  未预见用水量:按生活用水总量的 10%计算,综上所述,此片区的日平均用水量总量约为178.2立方米/日。
  三、水源规划
  供水水源:水源接城镇管线。
  四、给水管网系统规划
  规划范围内保留使用现状供水管网,消防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 为##供水及消防的安 全##性,满足供水要求,在管网不超过 150 米的间距布置消火栓,满足消防要求,承担消火栓的给水管径不小于 DN100。
  五、消防给水规划
  1.室外消防用水量
  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采用下列标准同时火灾次数按两次;##灭火流量各 25 升/秒;灭火持续时间三小时。
  消防用水储存于高位调节水池,调节水池应采取消防用水不被挪用的技术措施。
  2.消防用水由生活和农业给水管网供给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消防时由消防车从室外消防水池取水加压。
  第四节 排水工程规划
  一、规划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7.《镇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排水体制
  规划要求规划片区均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沟渠,规划片区以及各设计旅游接待点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化粪池处理;部分居民点产生的污水经化处理后排入水体,粪便采用沼气处理后用作农肥。
  三、雨水规划
  1.雨水量
  根据潍坊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出设计降雨强度 q= 升/秒•  公顷, 式中:P 为降雨重现期,取 3 年;t=t1+mt2,t1 地面径流时间,  取 t1=10 分钟;t2─雨水在管内径流时间;m─延缓系数,雨水管道和暗沟采用 m=2.0,雨水明渠采用 m=1.2。
  2.雨水管网
  规划雨水系统充分利用区地形条件和自然沟渠,沿道路或地块自然坡向,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在主要道路设置明渠,##小断面采用 0.5m×0.6m。
  四、污水规划
  1.生活污水量
  污水量按给水量总量的 80%计,预测规划片区污水量 142.56 ㎥/d。
  2.污水管网
  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均充分利用地形,按重力流规划。生活污、废水集中收集。 规划设置太阳能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在现状基础上设立 1处化粪池。所有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均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方能排入污水管网,并引至下游排放。规划区村道路上的污水管##小管径采用  d=150mm,##管径 d=300mm。
  第五节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一、规划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规范》(JGJ/T16-2008);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4.《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
  二、电力规划
  1. 供电负荷预测
  规划供电电压等级为 380V ,电缆沿村庄道路布置,近期为架空线,远期有条件时考虑埋地敷设。
  村庄以居住为主要功能,规划用电指标按人均居住用电量取每人2500KWh/a。居住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 90%。
  2. 变电设施规划
  规划区采用一级供电模式:220/380V 电力线。 为便于管理自动化和改善规划区村景观,规划要求,中、低压配变设施全部纳入室内,采用无人值守式公配电房和专用配电房,村内有三处变压器。
  三、电信规划
  村内已有有线电视,全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从景观角度,规划考虑远期有条件情况下,部分电信管线地埋敷设,实现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全村覆盖。
  第六节 环卫设施规划
  一、规划目标
  在规划区建设和管理中合理布置,完善各类配套环卫设施,建立与规划区村经济相适应环境综合规划目标建立##的垃圾分类收集、密闭清运、卫生处理系统,规划区道路清扫率达到##,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 60%,固体废弃物化处理率达到 60%以上,粪便排管道化水平 60%以上,粪便化处理率达到 ##妥善处理垃圾、粪便,防止环境污 染,创造整洁的规划区环境;使环卫设施合理布局,做到垃圾减量化、化和资源化。
  二、垃圾处理
  1.生活垃圾预测
  随着人口的增加、规划片区扩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也不断提高,生活垃圾预测到 2020 年为 50 吨/日。
  2.垃圾收集
规划 17 处垃圾收集点,分别服务村庄北侧和南侧、核心保护区。生活垃圾以垃圾箱收集为主,规划区主街按每隔 50 米,交通干道每隔 80 米,一般道路每隔 20 米合理布置垃圾网点。
  三、粪便处理
  1.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为 200~300 米左右,现有 1 处旱厕在村委内已基本能够服务需求,规划对现有旱厕进行优化和改造,与规划污水管网考虑。设4所公厕,设置在公共服务中心内,尽量利用现有建构筑物进行改建,并对现有旱厕进行优化提升。
  2.粪便处理
  使用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排入排污管道
  四、道路清扫
  为##道路清洁,根据道路主次、人车流的多少等分为两个清扫等级: 一级清扫路面:主要为中心街及人流车流较多路面; 二级清扫路面:其他道路。
  五、其它
  建筑垃圾处理,采取“谁生产,谁清运”的原则。没有能力处理的,委托环卫部门有偿处置。特种垃圾处理(如医院垃圾)必须单独收集、清运、处理,并送至新垃圾处理厂处理。
  第七节 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 规定的乡村防护区的等级和防洪标准,确定上院村的防洪标准重现期为 20 年。在今后应加强基础资料的勘测,为防洪设施的建设提供##、##的数据资料。
对洪水主要采用截洪沟的形式,截流洪水从村庄南部外围排走,避免洪水对村庄的直接威胁。同时应做好建设用地挡墙的设置及护坡工程,避免泥石流的发生。要长期不懈做好河流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主要以生物措施为主。做好汛期防汛工作,对经过村落的河段应制定相应的地方河道管理条例及预防超标洪水的预案。村落周围河流应做好河流环境的保护工作。
  二、消防
  1.消防设施
  加强消防宣传和教育,在村内建立义务消防队,承担日常消防工作。按时进行消防演练。
  2.消防安 全布局要求
  规划片区建设应严格控制消防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畅通。 加强规划片区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开展对建筑防火设计的审核工作。
  3.消防供水规划
  在保护区布置消防栓结合消防水池提供消防用水。 为了充分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规划消防水源以市政自来水和##水体相结合,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设置取水点。
  注意保护和利用渠道水体作为消防补充水源,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防水池和开辟消防通道,并设置消防取水口。
  4.其他
  应设火灾报警电话,与城市消防指挥中心、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应有##的通信联络方式。改进老村用火火源,民居建筑减少使用木材等作为火源;对民居建筑内部加强改造,提高用火房间的防火等级。逐步改造供电线路,防止私搭乱接。1kv 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不可跨越可燃屋面的建筑。厨房场所配备手提式灭火器。在村民活动中心设置普及消防安 全常识的固定消防宣传点;山林重 点防火区域应设置防火安 全警示标志。建立健全消防责任制。村民委员会应当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制定防火安 全公约,进行消防安 全检查,街道人民政府应予以指导和监督。
  三、防震
  1.防灾目标
  通过加强汛前、汛期检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案,达到防灾、减灾、消灾目的。
  2.防震规划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破坏,谁负责;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群策群防为主; 对一般性地质灾害,以截排水工程及生物工程为主,稳定性很差的地质则以避让为主。 “属地管理,分级管理”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应搞好辖区内的地质环境保护,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对行政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管理。“谁破坏,谁负责”。由于人为不合理切坡、填土加载、毁林开荒等工程活动所引起的 地质灾害,应由负责该工程的有关单位及个人承担责任,负责治理。“谁受益,谁治理”  。对危及具体工程和单位的地质灾害,应由受益的单位和个人负 责治理。
  3.防震措施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划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区。规划一般建筑物按 7 度抗震设防,重要建筑、大型公建及生命线工程按 8 度抗震设防。
  一 切建设活动都必须以##部门的地质勘探资料为依据。 规划建设工程尽量避开陡岩地区,避免高切坡和深开挖;作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时及时采取##的工程措施。加强对高切坡、深开挖建设工程的管理,作好合理定点、科学勘察设计、规范施工、认真监理、严格验收、定期检查以及后期跟踪监测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条件复杂,禁止布置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工程应以详细地址勘察资料为依据,同时采取##的工程措施,##工程安 全。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规划基本不受限制,可以布置多层建筑。
  四、应急避险场所
  以 200 米为服务半径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在在景观绿地、小型空地设立两处应急避难场所。
  第八节 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规划目标
  环境保护总体目标是遵循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保障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规划片区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规划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根据规划区发展现状和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进行环境分区,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保持规划区村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森林植被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在保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不断提高。
  二、保护控制要求
  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的二级控制。 规划区地表水按《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的 III 类控制。 规划区地下水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4848—93 控制。 规划区的声环境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控制。 固体废弃物化处理率达到 80%以上, 采取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危险固废物要进行特殊处理,如医疗垃圾、建筑垃圾。
  第八章 绿化与景观规划
  ##节 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 任何方式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集体和个人 所有的古树名木,未经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政府批准的,不得买卖、转让。
  2、严禁下列损害城市古树名木的行为:在树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在施工等作业时借树木作为支撑物或者固定物;攀树、折枝、挖根摘采果实种子或者剥损树枝、树干、树 皮;距树冠垂直投影 2 米的范围内堆放物料、  挖坑取土、兴建临时设施建筑、倾倒有害污 水、污物垃圾,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擅自移植、砍伐、转让买卖。
  3、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4、建立古树名木档案。##系统地查清古树名木的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对确认的古树名木,要设置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5、开展古树的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广和采用以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措施,开展古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树势。
  



自然风光

自然风光

青州市圣水峪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今弥河镇上院村),位于青州市城南10公里、临朐县城西北7公里,旧属临朐县,解放后划归益都县(今青州市)。因村西、南、北三面环山,泉涌成溪,长年不涸,故称圣水峪,欢迎您光临游玩。联系电话:13963698686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山东青州圣水峪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