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王府后传人(霰氏族史考证录)

2018-07-01  来自: 山东青州圣水峪 浏览次数:1400

  霰氏家族始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初冬,定居繁衍于今青州市壮汉庙村(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始祖霰安(原名朱慈安),生于大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十六日,亲夫衡王府衡靖王朱由棷之次子,衡靖王妃八室红英瑶出;宪宗纯皇帝朱见深第七世孙,衡王府衡恭王六世孙。

  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公元1368年正月,统一华夏,立鼎伟业,传承继世十六代帝业,立基276年(公元1368年-1644年)。

  第八代宪宗纯皇帝朱见深于公元1464年正月继承大统,年号成化,在位二十三年。皇子十四位,公主五位,皇长子朱佑樘册封太子,第七皇子朱佑楎,生于成化十五年,即公元1479年已亥闰十月二十五日,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册封衡王;弘治(孝宗朱佑樘年号)十二年(公元1499年)三月就藩青州,卒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八月七日丑时,谥号曰“恭”,葬于益都县(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之北)三阳山之原。

  大明太祖皇帝祖制:对皇帝诸皇子实行分封制度。皇长子册封太子,继承大统,其余皆封亲王,封领藩国,世袭承爵;亲王诸子中长子袭爵,余封郡王。

      衡王朱佑楎,在青州领属藩国,建立衡王府,在青州传承袭爵六世七王。

      二世衡庄王朱厚熜(公元?-1572年),衡恭王朱佑楎长子,初封江华王,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改封世子,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袭封为衡王;卒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葬于今青州市普通镇陈仁马村北。

      三世衡康王朱载圭(公元1534-1579年),衡庄王朱厚熜庶次子,生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二月二十六日,初封东昌王,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9年)改封世子,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袭封为衡王;卒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四月十九日,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

      十二月十九日葬于龙门峪之原(今青州市五里镇尹家庄村西北),谥号曰“康”。

      三世衡安王朱载封(公元?-1586年),庄王朱厚熜庶三子,康王朱载圭之弟。初封武定王,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袭封为衡王,卒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十一月,葬于临朐县西安庙。

      四世衡定王朱翊镬(公元1552-1592年)安定朱载封长子,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五月袭封衡王;卒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一月,葬于尧山之原,即今青州市普通镇孙仁马村西北,谥号曰“定”。

      五世衡宪王朱常?(公元1569-1627年),定王翊镬长子,生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十月初二日,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六月六日册封衡王;卒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七月十九日,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十五日葬于香炉山之原,即今临朐县石家河乡王坟沟村北,谥号曰“宪”。

      六世衡靖王朱由棷(公元1608-1646年),生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五月八日,宪王朱常?三子。宪王,子五位,女十一位。长子未名封卒,二子世子疾薨乏嗣,改封三子由棷为世子。崇祯三年(公元1646年)正月十九日袭封衡王;卒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葬于北京昌平县明十三陵之思宗陵附近。

      靖王由棷,娶妃八室,子寡女众,世子朱慈泰,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与父王在北京被清廷杀害。

      靖王八王妃红英瑶(公元1619-1691年)生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六月十九日,靖王朱由棷第八室王妃,青州人,洪家戏班##名角,雅号红樱桃。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六月,明媒正娶入衡王府,册封为第八室王妃。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生郡王慈嫣;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十六日生次王子慈安。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4年)夏五月,清廷新贵(原明朝遗臣)房可壮、新科状元冯溥奉清帝圣旨抄灭衡王府。

      王妃红英瑶与子女在老父亲洪老太爷及戏班众兄弟姐妹的掩护下,逃离衡王府,并护送出青州城。

      洪老太爷后被抓,枉死狱中。

      冯溥等钦差,从民间抓来三位与王妃母子年岁相近者,换上王府服饰,斩杀顶替,回京复旨。

      从此,王妃红英瑶及子女在朝野之中消失。

      逃出青州城的红英瑶携儿带女,经云门山溜,一路折向东南,远遁逃亡。

      青州城南,群山起伏,属泰沂山脉。王妃身负国仇家恨,流离奔命,痛苦艰难。数年(公元1646-1662年)之中,隐遁山坳。辗转于龙门崮(圣水峪)、逄山(临朐县南部)等数地,饱受极寒,历经磨难。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初冬,王妃红英瑶逃难来到龙门崮山溜圣水峪(原青州府临朐县,今青州市弥河镇上院村),王子朱慈安、郡主朱慈嫣同时被修真宫老道长收留度难。

      修真宫主持老道长修悟多年,造诣深厚,对方外之事,了落于心。眼下恩主蒙难,避祸道院,抚慰慨叹之余,更用心思虑。

为掩人耳目,逃离官府缉拿,保全性命,道长建议王妃改名换姓,以脱天难。

      清夷(清朝、满族)自北方南下,水星灭火德,真君(火德星君,指大明天子)归天正位;大明去,清夷兴,天意难违。顺天意,安生命,本道之自然。“霄”(霰)本一古字,意合时下玄机,当寓前缘,谶旨后世;聚散是定数,道中自然生。愿无量天尊时代护持。

经道长指点,王妃会意,果断改姓,用霰代朱姓,将儿女原名改为:霰安(原朱慈安)、霰嫣(原朱慈嫣);王妃红英瑶痛心悲壮,毁容残面;昔日天资质丽、娇艳憾人的容貌玉颜,从此,她留在了记忆之中;壮举感天,似丰碑高耸,已铭刻在霰氏族史之中。

      据查阅,《康熙字典》记载:

      霰,(霄,古字)

      一、义:《说文》稷雪也;从雨,散声。

      《诗小雅》:如此雨雪,遇湿气而搏,谓之霰。

      《大戴礼》:阳之专气为霰。

      “注”:阴气在雨水,凝滞为雪,阳气薄之不相入,散而为霰;故春秋谷穀梁说曰:霰者,阳脅阴之符也。

      《释名》:霰,星也;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

      《埤雅》:闽俗谓之米雪,言其霰粒,如米,所谓稷雪,义盖如此;今名濇雪,亦名湿雪。

      二、《字彙補》:佛之外道曰霰尼,见《楞严经》。

      三、《说文》或作霓。

      《玉篇》亦作 。

      《集 》或作霚。

      全真教道观修真宫坐落于圣水峪群山环抱之中,后依龙山,前俯瞰溪水潺潺,古槐、松柏掩映其中。在明代,中期以后开始崇道。宪宗、世宗对道教崇信尤甚,衡王府亦崇奉道教。自一世衡恭王朱佑楎始,历代衡王多信奉道教。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修真宫重修。衡王朱佑楎鼎力支持,“建正殿三楹,后殿三楹,神门三楹”,拓展了修真宫的规模;衡恭王还礼请主持张守安“兼充衡府家庙司香烛道士”(《明正德八年重修碑》中记载此事)。万里十六年(公元1588年)衡高唐王朱翊镶和衡王府第四代衡定王翊镬合力支持重修修真宫。重修之后,修真宫大放异彩,“香火云集,诸众祈祷”,庙貌壮丽,金碧辉煌。《明万历十六年重修碑》中记载:[衡府定王差“衡府官刘继仪□史笔生员刘生才□璋义民官刘克孝”监修]、“衡高唐老 千岁、命匠鸠工,坛壝焕然,视前尤称大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修真宫重修。《清嘉庆十二年重修碑》捐资名单中载有“霰士成、霰士孟、霰沄”三位霰氏族人。

      修真宫历代重修,从碑记中,考证记录了衡王府对坐落群山丛中的这座道观情有独钟,也反映出霰氏族人对它情怀浓烈。

      高唐王朱翊镶是大明衡藩高唐端裕王朱厚煐的长孙,朱厚煐是宪宗纯皇帝孙,衡恭王朱佑楎第四子;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癸未闰二月初一日丑时薨于正寝,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葬于临朐县龙山之原(今青州市弥河镇上院村)[(大明衡藩高唐端裕王扩志)有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高唐端裕王守墓朱氏后人尚在。

      唐末五代乱世中,赵匡胤曾避难于圣水峪。庙中道长为其诊疗疾患,村民礼遇衣食。赵匡胤登基之后,赐名村中小庙“养老院”,庙中供奉“皇帝万万岁”牌位,并传旨:庙起东至弥河,西至黑山,百姓不拿皇粮,只缴少量的庙粮。今青州市弥河镇上院、下院二村,即为原养老院村(原养老院)。《明正德八年重修碑》中记载,修真宫(原养老院)田土四至“东至潘家河沟,南至南山分水岭,西至西山分水岭,北至苏家井中心为界”,占地两万余亩。

      据历代霰氏族长口传,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王妃红英瑶携霰安、霰嫣定居苏家井(今青州市壮汉庙村)。历代霰氏宗亲在此开基创业,生息传世。

      明清时期,圣水峪及周边村落隶属临朐县管辖,处在衡王府所在的益都县交界地带,既非益都县所辖,也是临朐县的北部边缘地区,相对稳定安 全;此处群山纵横,地理偏僻,山坳之中易于隐遁;衡王府历代衡王对修真宫及道人恩泽深厚,衡端裕王朱厚煐墓葬于此,又有端裕王后人在此守墓;修真宫田土丰裕,易于租种生存。圣水峪

,人心敦厚,周边村落民风朴实。

      霰氏师祖圣母红英瑶,功天德地,为缔造霰氏,立下标榜霰氏史册的伟大业绩;老人安详高寿,卒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1年)九月十三日,达孝子霰安将老母亲葬于壮汉庙村东霰氏祖茔。

      师祖霰安开启霰氏祖基,抚育儿孙,艰苦创业,与妻郭氏生三男二女。长子子路、次子子宽继承继业。(见族系表)

      当年王妃与儿女逃难曾到过亭子(临朐县石沟河村),遇刘善人与喜嫂夫妇。二人有大恩与红英瑶母子,夫妇膝下无儿,为报大恩,红英瑶将三孙送与刘善人(红英瑶为防不测,处于虑事周密)。今亭子、陈家庄霰氏族人,即霰安三子传承。

      霰氏家族师祖霰安幼年丧父,历经国破家亡,饱受世间疾苦,为衡王府朱氏王族继承传续香火,同时奠基霰氏祖业,悲苦坎坷,功德齐天;儿孙孝敬,终享晚年;卒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十月十九日,达孝子子路、子宽将父安葬于青州市壮汉庙村东霰氏祖茔。

      时光流去,岁月交替,霰氏家族日益发展强生,霰氏族人逐步走出山坳,迈向天南海北,寻求发展。霰氏一世先祖子路一枝,清乾隆中叶(公元1766年),第三世佐清与郭氏携带三男,长子兴荣(后改名兴容)、次子兴邦(后改名兴业)、三子兴富(后改名兴德),来到鲁中腹地沂源(原属沂水县)悦庄村定居创业;在沂源佐清又喜添二子,四子名兴顺,五子名兴南。五位二子逐渐成年婚娶。先祖佐清着眼发展,将长子兴荣、五子兴南留在身边定居发展,次子兴业安居在今南麻一村(原名东西庄子,今县城所在地——南麻)振兴隆起;三子兴德、四子兴顺移往今山水河村立业(详见沂源县南麻一村、悦庄村、山水河村族系表)。有临朐亭子一枝,祖上霰林盛定居悦庄村开拓发展(见悦庄村族系表)。民国年间,霰氏族人有两枝定居陕西省。其中,一枝在三原县嵯峨乡河西村;另一枝在蒲城县贾曲乡彭村(见河西村、彭村族系表)。

                                已丑霰氏宗谱编委会

                                二零零九年六月


关键词: 衡王府后传人(霰氏族史考证录)           

自然风光

自然风光

青州市圣水峪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今弥河镇上院村),位于青州市城南10公里、临朐县城西北7公里,旧属临朐县,解放后划归益都县(今青州市)。因村西、南、北三面环山,泉涌成溪,长年不涸,故称圣水峪,欢迎您光临游玩。联系电话:13963698686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山东青州圣水峪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